印度
印度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人很多、咖喱、宗教中心、美麗的泰姬陵、還是恒河?印度貧富懸殊嚴重,有些地方的生活環境也許談不上完善,但是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足以吸引旅客去探索這個美麗又神秘的國度。去印度並不像去香港、日本那樣說走就走,要玩得安全就要在行前多作準備,了解印度旅遊注意事項。
印度簡介~
印度文明興起在西元前2500年,是從印度河流域開始發跡的,所以取國名為印度。其北邊隔著喜瑪拉雅山與不丹、尼泊爾、中國西藏為鄰;西北是巴基斯坦,東北接孟加拉、緬甸。印度除了歷史悠久,幅員也廣闊,面積有台灣91倍大,而且地理環境複雜多變,富含各種地形地貌,氣候變化多端,人種複雜、人口密度也高。
它是由22個省所構成的聯邦國家,人口密度最高處是恆河[Ganga]與亞木納河[Yamuna]兩大聖河交會處的北方邦,由於人口出生率極高,14歲以下的孩童佔全國人口3分之1,這是印度貧窮的原因之一。雖然也有免費義務教育,但多數貧困家庭的小孩還是無法就學,必須幫父母負擔家計。
印度由於貧窮、落後,其外表給人的感覺是髒亂無秩序的,但印度人雖因貧窮而顯現有些貪婪,但其民族性卻是團結、和諧的(除了克什米爾傾向回教的巴基斯坦),他們對宗教的虔誠,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愛與對國家的忠心,都是令人佩服的。
印度小知識~
地理位置:印度位於南亞,東臨緬甸、孟加拉、北與尼泊爾、中國相接,西與巴基斯坦為鄰
地形:印度的地形大體分為北部大陸和南部半島二部分,北部大陸主要是從尼泊爾邊界,一直延伸到中部地區,以恆河平原為主的大部分地區;而南印度是個半島地形,半島的東西兩邊是沿著海岸線伸展的平地,半島的中心有著名的德干高原
首都:新德里
面積:328萬7.590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七,國土呈倒三角形
人口:10億1500萬 人,全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
宗教:印度教、回教、錫克教
語言:英語、北印度語、各地方言多達1.650多種
氣候:受季風影響,夏季炎熱潮濕,最熱的6.7月氣溫高達40度左右。冬季不冷10到3月是最適合旅遊的涼爽季節
季節:2月中旬--3月是春天,4月--6月上旬與8月中旬--9月是酷暑的夏天,6月中旬--8月中旬是雨季,10月--11月上旬是清爽的秋天,11月中旬--2月上旬是冬天
時差:比台灣慢2.5小時
節慶:印度三大祭典一是10月初的杜爾加神祭典;另一個Diwali祭也在10月份
貨幣:印度盧比[Rupee]簡稱INR
匯率:一百披索等於1盧比,1美金約等於INR50(浮動匯率)
電壓:220伏特,50HZ
城市與景點:
1.德里Delhi:印度人稱德里、捷布和阿格拉為金三角[三者間距離約200公里],一般旅遊者都是由這片黃金三角地區展開探索印度古文明之旅,而探訪首都德里更是了解印度文化的捷徑之一,因為德里有新舊之分,且兩者對比強烈,新德里新式高樓大廈林立,居民多富人,中央政府機構多聚集在此,總統府、市政府、國會、天文台,最引人注目的是仿巴黎凱旋門而造的印度門,紀念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烈士,也是德里的市標。而舊德里街道狹窄、建築老舊,顯得擁擠髒亂,住民多為窮人。從13到19世紀共有7個王朝在這裡建都,至1911年才由新城取代了它的地位,[1947年印度獨立後,建都新德里]。此城是由蒙兀兒皇帝沙迦罕建造的。可參觀處有紅碉堡、迦瑪寺、月色市集。另外在郊區的古德塔也叫勝利塔是印度最古老的建築,.甘地墓及有名的胡默庸大帝陵[蒙兀兒第二代帝王]都是參觀重點。
2.捷布Jaipur:位於浩瀚印度大沙漠邊緣,也有稱齋浦爾Jaipur`,`jai意為勝利”Pur`’意即城市,所以也叫勝利之都,它是拉迦斯坦省的省會。舊市街俗稱“粉紅城”是阿克巴.捷鑫JaiSingh於1727年蓋的,中心區的皇宮1728年建,面積幾佔全城4分之1。為與山上的舊宮琥珀堡有所區分乃稱城市宮殿,東南角臨街的“風宮”是為宮中嬪妃設的,整片牆全是窗卻沒有門,十分特殊。蓋在山上的琥珀堡AmberFort曾為印度首都達6世紀之久,必須騎大象或坐吉普車上去,是蒙兀兒第一位皇帝滿鑫於1592年蓋的,城市宮殿蓋好後便搬下來,此宮就由猴王來把關了。
3.阿格拉Agra:曾經是蒙兀兒皇朝的首都,此城最有名的就是與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並列為世界七大奇景的泰姬瑪哈陵。它座落在耶摩那河右岸,是癡情的沙迦罕王為愛妃亞朱曼.貝奴立的陵墓,歷時22載才建成,所耗的費用就更無法估計了。除此阿格拉還有許多帝國時期留下的優美古建築,最動人的應該是耶摩那河畔的阿格拉城堡,它是1565年阿克巴大帝創建的,歷經三代帝王完成,外牆高20公尺,十分堅固,此堡也是用紅色砂岩建造,所以又稱紅堡,紅堡裡的八角塔是沙迦罕王晚年被其子囚禁的地方,由窗口他可以每天凝望著愛妻的陵墓,直到生命終結。
4.焦特浦Jodhpur:是拉迦斯坦省有名的一個邦,1459年拉索人王朝Jodha王所建,此城也被稱為“藍城”許多建物都漆成淡藍色。景觀與粉紅城捷布頗接近,馬路上可看到牛.馬.驢和駱駝所拉的板車,這裡有座建在120公尺高巨岩上的焦特浦堡[Mehrangarh Fort],建有七道防護門,堡內皇宮美輪美奐,門窗都是精雕細琢。與之隔水相望的還有座1899年建的Jaswant Thara宮殿,是座白色大理石造的印度式宮殿。
5.烏代浦Udaipur:創建於16世紀的古都,面積只8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一千萬。它位在拉迦斯坦省的台地上。除了面湖的烏代浦城市宮殿,還有建在畢哥拉[Pichola]湖上的水上宮殿Jag Niwas[如今已改建為旅館]。西元734年建的艾克林古廟是由108個小廟集合成的。
6.瓦拉那西:Varanasi梵文意為“神的入口”,是印度境內七個印度教聖地中被認為最接近神的地方,既是座宗教聖城,也是集音樂.舞蹈.雕刻.繪畫於一身的藝術之城,它也是絹的名產地。這裡最多的是印度教廟,其次是佛教,也有回教清真寺,這裡的清真寺沒有洋蔥頂,除了祭堂就是一些塚。到瓦拉那西的遊人絕不會錯過遊恆河,恆河是印度的聖河,除了看恆河日出,主要的是觀賞其他任何河岸看不到的奇景,只要你來的早就能看到虔誠的善男信女在河裡祈禱.齋沐心靈的動人景觀,看男男女女在河里沐浴還以為是一處公共大澡堂呢!這就是恆河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印度特有的宗教奇觀,瓦拉那西就是以擁有‘印度最美麗的河畔“著稱於世的。恆河邊的火化場也是印度的一大特色,除了火化外印度也有水葬,是將死者拋入恆河中。
7.加爾各答:Calcutta是入印度的門戶、是印度第一大城;西孟加拉省的省會;也是三大貿易港之一[孟買、馬德拉斯],也是一個東西文化色彩混合的熱鬧城市,在1912年英總督設在新德里前這裡一直是英人侵略印度的根據地。現在是高樓林立的國際都市,然而卻到處充塞著衣衫襤褸的小乞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因為是座新興城市,沒有古蹟可探索,但仍有一些觀光景點,像耆那寺、達克希涅斯瓦寺、 維多利亞紀念館,威廉要塞、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8.奧蘭加巴Aurangabad:是17世紀建的城市,在瑪哈拉希特拉省[屬德干高原],來此地的觀光客多半是為了造訪兩座有名的石窟。印度西部有1500個石窟,只有阿姜塔和愛羅娜較為集中也較值得一探。阿姜塔是印度文化黃金期笈多王朝的佛教遺跡。愛蘿拉是挖通全部石山建成的石窟寺院,共有34個洞窟,其中有印度廟.佛廟和耆那廟,非常雄偉壯觀。
9.孟買Bombay:是馬哈拉希特拉省的首府,與奧蘭加巴在同一省區,卻是完全不同的城市,可說是個人種的大熔爐,國際色彩極為濃烈的摩登城市,新舊混合、中西合壁。這裡也有一座印度之門,與凱旋門十分近似,是孟買的象徵。觀光景點有稱為“女王項鍊”的貝克海灣及海中的哈吉阿里清真寺。
10.卡修拉荷Khaju Raho:中央邦的Khaju Raho,曾經是9到13世紀昌德勒王朝的首都,人口約七千人,它吸引遊人前去的原因是它擁有三大群落,共22座雕刻華麗的石造寺院,廟院牆上全是大膽描繪男女性愛的人體雕塑,也就是所謂的性廟。
11.拉達克Ladakh:位於斯利那加東北438公里,有"小西藏"之稱,首府為列城。這裡是印度少數信奉喇嘛教的地方,無論是地理文化皆接近西藏,西元1975年才對外開放。日夜溫差大,五至十月為旅遊季,其他月份皆為冰雪覆蓋。
12.馬德拉斯Madras:是塔米爾省的省會,人口近五百萬,是南印度經濟文化中心,印度第四大都市,16世紀英國在此設立東印度公司經營殖民地後才開始發展,現在仍保存西歐風貌,是南印度的觀光起點。
13.菩提枷耶:Bodh Gaya與釋迦牟尼誕生地藍比尼園、第一次講佛法的鹿野苑及涅盤之地的拘尸那,合稱為四大聖地。遊覽地區有大精舍[大菩薩寺]、菩提樹和金剛寶座。
14.鹿野苑:Sarnath是釋迦摩尼悟道後,第一次對和他一起修行的五位出家人說法的地方。也是他初轉法輪之地,距此最近的機場是瓦拉那西機場。遊覽地區;Dhamekh Stupa 寺院建在一片綠林中,寺院後方有一大片廢墟,是阿育王時代所建的僧院遺跡。